当乡村振兴的号角与青春奋进的和声在巴渝大地共鸣,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三色笔触勾勒时代画卷——红色基因在纪念碑的裂痕中赓续传承,银发温情在养老院的晨昏间流淌传递,科技星火于李子园的枝头悄然燎原。这场跨越历史与现代、连接课堂与乡土的青春奔赴,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动注脚,更是一代青年对"强国有我"誓言的庄严作答。
青春聚力忆往昔,红色传承勇担当行
7月8日,教育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合川区久长街,开展以“铭记奋斗历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在七·二二大轰炸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集体默哀,深切悼念遇难同胞。指导老师傅渊强调,纪念碑的裂痕是历史的伤疤,提醒人们国家强盛的重要性。通过查阅地方文献和走访,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成员唐宝丽表示,亲历者的口述让她真切触摸到历史的真实。实践团还将结合专业特色,编排历史情景剧、设计手绘明信 片,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此次活动是教育学院深化红色教育、推动思政课创新的实践,旨在将历史记忆转化为青年学子的奋进力量。
7月7日,健康产业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合川区长兴村五尊养老院开展爱心义诊。学生们用方言为老人讲解保健知识,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带领老人练习舒缓健康操,并细致地为每位老人测量血压。活动最后,团队还为老人们送上面包糖果等暖心礼物。通过健康科普、急救培训、适老运动等系列服务,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尊老爱老传统,为乡村养老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春聚力护银龄,爱心律动健康行
以青春之力承美德,用实践行动暖社区
7 月 7 日,互联网信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张亚宁为老人做防诈宣讲,结合案例拆解骗局,用通俗方式助老人掌握防骗要点。成员们还到 81 岁独居老人夏爷爷家打扫卫生,擦净灶台、清理污垢,践行尊老美德。此外,他们带着慰问品走访老党员,聆听其奋斗故事,感受责任与奉献精神,让红色精神与传统美德共鸣。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传统美德当代意义,让青春与传统交融,让美德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青春赋能兴农路,智汇江北践初心
7 月 6 日,智能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在合川区龙凤镇江北村助力农业发展。帮忙采摘李子,与果农交流,了解产业难题。结合专业提出智能物流优化运输、规划保鲜仓储设施等建议,形成包含种植改良、产业链延伸等内容的方案。运用传感器、无人机监测农田,为农业设施建设提专业方案,将政策教育融入实践,坚定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决心。
当职业教育的专业之光穿透教室玻璃,照进合川区的田埂与院落,我们终于读懂: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不在实验室的仪器中,而在老人含笑的眼角里;时代最响亮的答案,不在论文的字符间,而在李子树抽出的新芽上。(供稿:团委陆远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产教融合筑基,教学创新赋能—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